「薩克斯風與鋼琴的對話」–盧雷隆紐約經典爵士四重奏
conversation between saxophone and piano


前幾天聽了一場爵士樂的表演

老實說已前都只有在ICRT的禮拜天晚上才會聽到爵士樂

每次都覺得爵士樂聽不懂.............

在朋友的慫恿下就去聽聽看吧   也才知道原來爵士樂那麼不同

發現了幾件事情

1.爵士樂一般來說是由  鋼琴   低音提琴  爵士鼓  +另一個主奏樂器所組成

2.每首歌每一部理論上都會有12小節的獨奏

3.根據2, 所以爵士樂在每一部獨奏結束後,樂曲仍在進行是可以拍手的

4.樂譜不是像古典樂一樣按表操課,只有大略的和絃主奏,很多部份都是樂手雖保有一定的主要旋律,但很多小地方是用即興的。

   也就是說,你今天聽跟你明天聽同一個人表演,不會像古典樂有95%以上的音都是完全一樣的

老實說真的一開始的時候,感覺真的跟平常聽到的流行樂、古典樂等差很多,因為爵士樂不像古典樂那麼嚴肅,

沒有固定的調性,只有隱隱約約的音樂主軸,其他地方就像主軸旁的雜訊般加入音樂主體,但是這個雜訊又似乎有著規律,

不會讓你覺得雜亂無章,想想這樣真的不簡單,如果是固定看著樂譜的話還算簡單,要在只有個大略雛型的譜下能發揮,

真的是一種創新和困難之處啊!!真是上了一課


     曲目     
    Victor Youmans : Without a Song /
    維克特‧尤曼:無言歌
    Ralph Lalama : Da-Lama’s Da-lema /
    羅夫‧拉拉瑪:Da-Lama’s Da-lema
    Lou Carter, Herb Ellis, John Frigo : Detour /
    盧‧卡特、賀伯‧艾莉斯、約翰‧富里哥:繞道
    Clare Fischer : Pensitiva / 克萊爾‧費雪:潘瑟惕芙
    Sherman Edwards, Ben Raleigh : Wonderful , Wonderful /
    雪曼‧艾德華、班‧洛菲:精采
    Kurt Weill : Speak Low / 克特‧威爾:輕聲細語
    Frank Loesser : I’ve Never Been in Love Before /
    法蘭克‧洛瑟:初戀時光
    Blue Mitchell : Funji Mama / 布魯‧米瑟:Funji Mama
    Harry Link, Holt Marvell : These Foolish Things /
    哈瑞‧林克、霍克‧馬威爾:荒唐的過去
    Joe Henderson : The Kicker / 喬‧韓德森:反對者
    演出人員    
    鋼琴:盧‧雷隆 (Lou Rainone)
    薩克斯風:羅夫‧拉拉瑪 (Ralph Lalama)
    低音提琴:林煒盛 (Wei-Sheng Lin)
    爵士鼓:落合誠治 (Seiji Ochiai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nie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